誰偷走蒙娜麗莎
La Bande à Picasso
Picasso's Gang
近日躍上新聞版面的藝術家,就是英國的 Millie Brown,他將顏料加入牛奶,在嘔吐在畫布上作畫,接在上一位暴紅的老二畫家 Tim Patch 後面,時在有些吃虧。兩個人都靠噱頭吸睛,但 Tim Patch 的作品,是較接近大眾審美觀的寫實風格,而 Millie Brown 則是讓一般人霧裡看花的「藝術」品。
三寸不爛之舌
一個默默無名的畫家,不是閉門造車,就是在路邊擺張凳子,想要純粹的靠藝術過活的藝術家,需要有經紀人幫忙操盤,只有自己認為自己的作品完美,那只不過是孤芳自賞,術業有專攻,專心致力於創作是畫家的工作,品牌的經營,就交給別人,就像一間公司劃分研發部與業務部。
藝術其實是被過度包裝的商品,過去常聽到有人說,連幼稚園的小孩畫的都比畢卡索好。就算有人質疑他的畫不像模特兒,但他可以高傲的告訴其他人,他會越來越像我的畫,霸氣之於,也表現出對自己作品的自信。
老二哲學是自慰的想法
Alexander Ludwig 在【紅翼行動】裡在震撼教育的自我介紹提到,他是最好的,如果做不到最好,不如不要做。「先知都是殉葬者」,創造是成功的最佳道路,起頭不見得能成功,而是要執行的漂亮才行,現實的殘酷就是只看結果論。
成功的重要方法就是模仿,這是最快可以驗收成果的方式,羅浮宮就會開放讓畫家臨摹名畫,但在多數人眼中,「抄襲」是件嚴重的事情,而國家都會有智慧財產權保護創作者,是抄襲還是致敬?一直備受人們爭議,而畢卡索說「好的藝術家抄襲,偉大的藝術家偷竊」( Good artists copy, great artists steal. ),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原創,真正的關鍵是如何轉化並延伸。
美術館裡的平凡人
畢卡索在一開始的畫,也像其他的畫家一樣,就是找位模特兒,依樣畫葫蘆,當他看到那些雕像的頭後,開始改變畫筆的軌跡,又在接觸了非洲的木雕,大膽的立體派逐漸成形。許多的勵志書籍,都會要讀者跳脫框框,只有跨出舒適圈,才能有所突破,畢卡索從寫實主義跳脫,創造出立體派,正是他之所以成功的主要關鍵。
在 PTT 流行著一句話「趕快推,不然別人會以為我們看不懂」,通常會發生在長篇大論下的推文,不論是專業的還是整篇原文,雖然是句玩笑話,卻也帶著不少諷刺的味道。【誰偷走蒙娜麗莎】中羅浮宮,除了有小偷、觀賞者,更多的是不懂裝懂的有錢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