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僕心機
Journal d'une femme de chambre
Diary of a Chambermaid
【女僕心機】一部被拍過第三次的電影,由法國作家奧克塔夫米爾博 Octave Mirbeau 同名小說改編而成,分別在1946和1964由導演尚雷諾瓦 Jean Renoir 和路易斯布紐爾 Luis Buñuel 搬上大銀幕,這次由班諾賈克 Benoit Jacquot 所帶來的第三部【女僕心機】,看的我是雲裡霧裡的...
同一本小說能被拍三次,一定具有耐人尋味之處。原作者的書寫風格,傾向於揭露社會的不公與階級的腐敗,作為一股替底層發聲的力量。瑟婷(蕾雅瑟杜 Lea Seydoux)儀態端莊、舉止高雅,乍看之下跟富家女沒有兩樣,很難讓人聯想到她會從事女僕的工作。在那個階級至上的年代,女性比起男性弱勢許多,更別說女僕一職在社會上更加沒地位,端看主人的好與壞,來決定日後的生活品質。
瑟婷來到新雇主家後,面對淫蕩的藍萊斯(Herve Pierre),她的確玩起了心理遊戲,玩弄挑撥著雇主夫婦間的關係。但面對藍萊斯夫人(可洛蒂德莫勒 Clotilde Mollet)百般刁難的指使下,儘管再不悅,瑟婷還是忍氣吞聲、暗自咒罵,並無做出任何報復的舉動,在深根的奴性下,她的心機並不表於形,只藏於心。
在與約瑟夫(文森林頓 Vincent Lindon)的關係中,更體現出她只是用盡辦法,在時代的洪流當中努力抓住蘆葦的女孩罷了。約瑟夫給的提議,其實不下老鴇,面對老鴇的甜言蜜語,瑟婷表面上看似拒絕,而後卻又流下不甘的允諾,儘管受到約瑟夫冷淡的對待,儘管懷疑他就是姦殺幼童的人魔,儘管藍萊斯夫人已不再惱人,但瑟婷依舊渴望掙脫脖子上看不見的鐵鍊,這是她逃離封建的選擇。
全片幾乎看不到瑟婷的心機,只見她高傲的眼神,和鄙夷的咒罵聲,比起瑟婷,約瑟夫更是機關算盡,他博取藍萊斯夫人的信任,得到廚師(Melodie Valemberg)的好評,最後完全的征服了瑟婷,堅守自盜並非為了離去設局,而是覬覦銀器的價值,對約瑟夫來說,瑟婷就像銀器,兩人的關係,為了是實現他夢想中的小酒館,論心機約瑟夫更勝一籌。
本片將時下的基礎價值觀套用進去,在瑟婷的身上,可以看出她在舊雇主的善意對待,和新雇主的惡意折磨下對比下的鮮明差異,卻看不出有任何批判的味道,甚至遺漏(刪去)部分的情節,做男裝的女士、殺女童的真兇、街頭碰見的老紳士,通通都給淡化了,甚至留下了許多迷霧,對於沒有看過小說的觀眾,自然也就難以對故事有所共鳴,也不易對角色產生投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