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長廣播

:不限類型長短片劇本、廣告腳本,其他相關合作、邀搞歡迎來信
:giligowlajay@gmail.com

☦☦:新增劇本作品集分頁
☦☦:右側邊欄的搜尋欄內輸入關鍵字即可查詢檢索
☦☦右側邊欄熱門文章區塊整合,點擊上方分類欄目,即可做切換
☦☦:使用無限卷軸系統,頁面滾動至頁底會自動載入舊文章
☦☦:文章內,兩側有「羽毛筆」浮動圖示,可前往上、下篇文章
☦☦:網頁右上角有 Facebook 粉絲專頁、TwitterGoogle Plus 專頁、部落格 RSS 浮動式訂閱追蹤按鈕
☦☦:留言系統使用 DISQUS 整合式外掛留言系統,可以直接匿名留言,或是登入 DISQUS 會員帳號,也可以直接使用 FacebookTwitterGoogle...等社群帳號登入。歡迎留言指正錯誤與意見交流。

話文

2012/11/29

影評【風箏孩子王 Gattu】- 有規定校長不能放風箏嗎?

風箏孩子王

Gattu



2012紐約印度影展最佳影片與最佳童星
2012洛杉磯印度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與評審特別推薦
2012柏林影展新生代兒童單元(Generation KPlus) 最佳影片
2012入圍多倫多影展-兒童單元(Kids Public Programme) 
2012獲邀參加金馬影展

天空佈滿各式各樣的風箏,卻沒有任何一隻可以飛越黑魔王卡里。為了戰勝魔王,葛圖必須要讓自己抵達天際。在中印度的小村落,大人跟小孩一樣迷戀放風箏,但始終沒有人知道長久制霸天空的風箏卡里屬於誰。貧窮的街童葛圖志氣比天高,屢次想擊敗卡里卻無功而返,屢戰屢敗的他並不失意,反而越挫越勇。發現學校屋頂至高處擁有戰略優勢之後,繳不出學費的葛圖,只好展開一場為了夢想而戰鬥的假扮學生行動。


導演表示,拍這部片對他而言最棒的部分就是可以重溫童心,一邊工作,一邊偷放風箏。他深信透過這部片的拍攝,會誘發出一種絕對意志,宛如電影中總是適時出現的奇蹟。


他只是一個單純想放風箏的孩子..
片頭一開始是以鉛筆塗鴉的方式讓我想起以前一款PS遊戲塗鴉小子(當然呈現的方式沒有遊戲這麼色彩豐富),明顯的向觀眾傳遞電影的視野是以孩子為主軸,單純、天真這些元素一直在電影中不斷的呈現。

孩子們在年幼時的純真夢想,一心一意的只想完成心目中的一件事。而葛圖的夢想就是「放風箏」,但卻不只是放風箏而已,還要打敗這片天空的大魔王「卡里」,一個神祕的黑色大風箏,沒有一個小孩子打敗過他,就連葛圖也是屢屢敗於他的手下。但小孩子就是有一股無畏的精神,屢戰屢敗、再戰再敗。

孩子在上課中,轉頭望向窗外...「出去玩」
上課的目的是什麼?其實小孩子去上學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,就這麼簡單不過,所謂的知識對他們還說只不過是附加的贈品。這裡讓我想到前些日子上映的印度電影《遇見幸福》,兩部電影的小主人翁都是想盡辦法混進學校裏面上學,兩人的身世也有所雷同,但是不一樣的是「葛圖」更為純真,不像「Lucky」已經了解到大人世界。但是兩部電影都不約而同的讓人感受到真實感,把印度社會中的真實現象搬上大螢幕,毫不避諱、遮掩的完全呈現。

小孩子就是純真、不藏私、與人分享。別看他上課時總是望著外面的天空,其實也是有把老師教的銘記於心,好在其他沒上學的朋友中展現所學,知識是需要經過傳遞,交互碰撞才得以更加茁壯!

有錢的人很有錢,窮的人很窮。有錢的人家讓小孩子上學,窮人家的小孩在撿垃圾、回收。這是一個貧富比起我們差距更大的國家。但電影給我的感覺是,窮人家的小孩子更為快樂,那時的無知顯得可愛、天真,還有放風箏。窮人家的孩子就是努力存錢去買個風箏來玩,大家一起玩,看誰飛得高,掉下來了大家一起去找、去搶看誰先找到。

給我最大的風箏、線軸!
他想盡辦法、不擇手段的說謊、偷錢只為了放風箏如此單純的願望。這些行為幾乎所有的小孩子都有可能做的事情。在小孩子的眼中那不過就是為了滿足小小的願望,達成夢想的辦法,因為他們並沒有像大人們複雜世界中的價值觀。但是當謊言越來越大、越來越大的時候,小小年幼的心靈再也承受不住那種罪惡感。

小朋友吵架可以很快的又和好玩在一起,相信大家都有所體會,或是看過。不管謊言多大,我都會原諒你,因為我們是朋友。這種情操隨著時間流逝,伴隨著我們長大變成是是無法原諒對方的思維,所謂的朋友→友情情義義氣可以說是幾乎不存在長大後的世界。你還記得你上一次真心的原諒朋友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嗎?(連我都不記得我自己是什麼時候了...)

什麼!被發現了嗎?
這部電影除了引人發笑的笑點之外,最厲害的就是視野的角度完全從小孩子出發,讓我整部電影可以說都在處於傻笑的表情(好險電影院黑黑的XD才能讓我縱情的享受這次純真的感覺回到我的身上!),快樂的氛圍、輕快逗趣的音樂、還有人小鬼大的主人翁「葛圖」努力的排除萬難只為戰勝風箏大魔王「卡里」。這裡的感覺可以說是很像RPG遊戲的模式。最後除了風箏更用另一句話貫穿全片「真相終究得勝」。

印度會如此重視教育的原因就像是早期的台灣一樣,那時候確實讀書是有錢的權利,並不是國民的義務。在教育不普及的情況下,很多時候確實藉由讀書才有辦法出人頭地。當然這個論點以目前我們的情況看來確實已不適用。而收養他的叔叔這的情景也是彷彿早期台灣會出現的真人真事,讓我想到《紅葉小巨人》,還有不少戲劇,只要時間設定在台灣早期,不時會出現不怎麼有錢的人家,反而會去收養可憐的孩子、無私不求回報的去幫助可憐的孩子。而孩子間都是以真誠以待的方式相處,沒有地位的高低、不在乎對方是否有錢。單純的社會隨著時代的進步也「已經回不去了」。

吐槽時間:我實在不懂那位變態職員怎麼直接就知道是誰搞鬼?這裡處理的不夠完美,直接跳過讓我猜不透..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Blogger Template by Blogcrowd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