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長廣播

:不限類型長短片劇本、廣告腳本,其他相關合作、邀搞歡迎來信
:giligowlajay@gmail.com

☦☦:新增劇本作品集分頁
☦☦:右側邊欄的搜尋欄內輸入關鍵字即可查詢檢索
☦☦右側邊欄熱門文章區塊整合,點擊上方分類欄目,即可做切換
☦☦:使用無限卷軸系統,頁面滾動至頁底會自動載入舊文章
☦☦:文章內,兩側有「羽毛筆」浮動圖示,可前往上、下篇文章
☦☦:網頁右上角有 Facebook 粉絲專頁、TwitterGoogle Plus 專頁、部落格 RSS 浮動式訂閱追蹤按鈕
☦☦:留言系統使用 DISQUS 整合式外掛留言系統,可以直接匿名留言,或是登入 DISQUS 會員帳號,也可以直接使用 FacebookTwitterGoogle...等社群帳號登入。歡迎留言指正錯誤與意見交流。

話文

2013/12/19

影評【救救菜英文 English Vinglish】- 誰來救救馬英九?

救救菜英文


English Vinglish



海闊天空】的成東青 ( 黃曉明 )、孟曉駿 ( 鄧超 ) 和王陽 ( 佟大為 ),碰上趾高氣昂的美國法律;【救救菜英文】的莎希 ( 詩麗黛瑋 Sridevi ) 也遇到牙尖嘴利的咖啡店員。學習英文只是一個理由,只為贏得屬於自己應得的「尊重」。

國語 ≠ 中文

國語這個名詞,從前人濫用至今,小學課本叫國語課本,中學以後叫國文,就連大學還是沒有正名為中文。印度語言種類繁多,是中國的數倍之多,就像許多大陸電影一樣,印度電影裡頭,也會出現數種方言,藉由方言可以創造出許多有趣的效果。

除了正統的印度話以外,因為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,英文就成為印度第二附加的官方語言。【救救菜英文】的出發點,與新加坡的【小孩不笨】有些相似,所謂「外國的月亮比較圓」的現象,小孩都以說英文為傲,排斥或是取笑「國語」。這個現象,也存在台灣好長段時間了,早年的學校是不准說台語的。

在語言的統一打壓下,台語被視為俗氣、沒有品味。造成許多客家子弟聽不懂、不會說客家話。甚至是原住民竟然要靠原住民語來加分。最恐怖的就是現在所謂的雙語教學,許多父母偏激的程度,幾乎已是全英語的環境。學習語言不是壞事,但看不起自己的國家,又怎能要求別的國家予以尊重?

中國在這一點就強多了,強悍無禮又如何?至少可以得到應有的尊重、敬畏,外國人要跟他們談,還得學中文咧!如果連這點骨氣也沒有,也難怪只能捧著別人的 LP 了......


喜、怒、哀、樂,四張面具

很多人都是戴著面具活著,上課下課、上班下班、人前人後,都帶著不同的面具,有的時候為了隱藏自我,有的時候為了迎合別人,絞盡腦汁、費盡心思的欺騙,也不過為了左右逢迎,只有在夜深人靜時,才會卸下面具露出真面目。

很多父母都對孩子有個意見,那就是在家兇父母,手機一響,馬上換了個人,根本就是人格分裂。父母看孩子如此,孩子看父母也是如此,一家四口在車上,聊得開心,突然一輛車蛇行,駕駛座上的老爸可能馬上三字經。

在教訓兒女的媽媽,門鈴一響,隨即笑臉迎人。埋怨父母嘮叨的少年,收到朋友邀約,瞬間興奮雀躍。就像學生在老師背後大聲批評,上課還是得乖乖坐在位子上。每個人都需要不同的面貌,去面對不同的人。

可以看做是對症下藥、或是因才施教的變體。一視同仁大概只有佛陀、耶穌才能做到,神與人的差別,其中之一就是情感面,人與人之間都有一個好感度的計量表,那會影響相處之間的關係。但家人較為不同在於,家是唯一可以解放、釋放的地方,就算不是最真實的樣貌,至少可以擺脫拘束,自在一點,就放肆一些。

服務鈴不是自暴按鈕,也不是飛彈發發射扭

陌生的環境、設備、人,都會使人自然產生防衛。【古魯家族】的爸爸,就是其中一個例子,害怕讓他存活,才使他得以使家族延續。【救救菜英文】的女主角莎希 ( 詩麗黛瑋 Sridevi ),是傳統的印度婦女,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社會中,做好身為妻子與母親的責任。

獨自出國是頭一遭、做飛機也是第一次,而第一次總是會痛的,如同座在他旁邊的男子所說,有自信、有把握、完全無恥的按服務鈴,不必因為害臊,使自己不自在。擔心給人添麻煩是美德,太超過,就只是杞人憂天,有買機票又不是偷渡,消費就該享受,接受服務是天經地義。

男人做菜是藝術;女人做菜是義務

在提倡平權的時代,還是難免會有刻板印象存在,是導致平權一直無法達成共識的原因之一。雖然當今的社會,還是由男性主導,但男生能做的,女生同樣能做,老闆、主管、軍人、政客.......

影響的層面大至國家,小至家庭,但這個傳統的家庭,尚未改變。女兒年級提升,學習變的複雜、困難,功課不用媽媽教導,女兒自以為懂得比媽媽多,不知道有意無心的玩笑,傷害她。丈夫日理萬機,遊走在商場應酬之間,認為自己付出得多,而枕邊人就只是黃臉婆。

老婆已經不是當初的女朋友,而女兒也不是過去的小女孩。支撐一個家的柱子,不只有一根,但媽媽的角色,會隨著時間變成瑪麗亞,打理一切瑣事,燒飯、洗衣、拖地......樣樣來,卻得不到一個應得的尊重。

因為熟稔所以容易忽略付出,沒有人能夠完全的不求回報,就連佛陀與耶穌,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信徒受到感召,何況媽媽只是個凡人。家應該是一個愛與尊重的空間,不該有評斷、貶低甚至是攻擊弱點。

不喜歡自己,才會覺得新的有吸引力;喜歡自己,就會發現舊的美好。換一個人,並不會改變問題,要從自己做起,自信是改變的起點,別讓自卑審視自己,抬起頭才能直視對方,尊重要靠自己贏得,別人不會憑空雙手奉上。

開新的雞同鴨講

生氣的時候,你需要的是傾聽者,而不是受害者,因為氣頭上的話,一定不怎麼悅耳,聽得懂的不一定明白,卻一定會接收到怨氣。如同脫下眼鏡,世界就變得美麗起來,不是朦朧感所致,而是失去焦點,幫你無法清晰辨別時,就不會有不堪入目的東西,一切都非常順眼。

對牛彈琴都可以產生更好喝的牛乳了!誰說雞同鴨講只會越講越氣?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,卻也是打破格合的方法之一,聽不懂的美,不是只有聆聽外文歌曲的時候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Blogger Template by Blogcrowds